跳至主要內容

【新左學人講座:20世紀初的東西星叢之中——瞿秋白與本雅明「東亞生命主義」與「革命彌賽亞主義」】


 

在土星的標誌下,任何事物都將變得遲緩、猶豫不決。對於出生在土星標誌下的人來說,時間是約束、不足、重複、結束等等的媒介, 然而資本主義的世界卻是急促的,土星下的人總帶著強烈的張力——他們需要自我詮釋,地球上的空間卻從不允許,因此,具有這一氣質的人有時不得不舉刀砍出一條道來。有時,他也會以舉刀砍向自己而告終。瞿秋白與本雅明都是這樣的人,他們渴求空間感,於是乎,革命、宗教、未來甚至乎他們自身,都構成了矛盾而流動的整體。在這些土星空間裡,所有的時間都被扭曲,化作了我們成之為20世紀革命星叢的整體——失望、希望、未來、過去於當下互相糾纏,成為了人類20世紀末最大的遺產和潛流。最近出版的《本雅明傳》(王璞譯)中,就曾有這樣的一句話,「政治的問題可歸結為一組體現在個人和社會層面的矛盾。政治和神學之間、虛無主義和彌賽亞主義之間的各種相互衝突的主張,都無法在自身中得到調和。」這對瞿秋白而言也是同樣的——在晚清大變革的歷史空間裡,不願行走的空間只能以「豆腐」作結。然而,正如阿甘本所言,在這個「想像世界末日,要比想像資本主義的終結更容易」的世界裡,他們所經歷的空間與留下的遺產,卻極有可能是我們當代的解毒劑。解讀之後,那正如伊格爾頓所言:若有普羅大眾的支持,我們憑什麼輸?

抱著這一期望,新左學社在這次邀請到了張歷君教授和王璞教授來對談,讓我們在這場20世紀末的知識星叢之間進行太空漫遊,詳情如下:

日期:19/12/2022(星期一)

時間:11:00am - 13:00pm

地點:Zoom

報名方法:按此填寫表格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中大新左學社簡介 Introducing New Left Society, CUHK

文化與高級文化:摧毀還是創造?Culture and high culture: destruction or creation?

問世間情是何物——解放愛情的倫理

元始,女性是太陽——讀《女性、反抗與革命》In the Beginning, Woman Was the Sun— Reading Sheila Rowbotham’s Women, Resistance, and Revolution

「屈辱」與「榮光」之間:七一前言

The Roar and Hope of Tears in the Indian Ocean——Interview with Sri Lankan Activist Aruni Samarakoon

性別理論(Gender theories)作為一種意識形態 Gender Theories as an Ideology

女權主義先驅亞歷山卓·柯倫泰 (Alexandra Kollantai)

論再生產勞動的政治經濟 O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reproductive lab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