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4月, 2022 起發佈的文章

西方馬克思主義、政治學鼻祖 —— 安東尼奧·葛蘭西 (Antonio Gramsci)

          1937年的今天,意大利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安東尼奧·葛蘭西 在經歷法西斯的禁錮和嚴密監視下病亡。多年後的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尋求一個除了斯大林主義以外的流派時,目光便轉到了這位革命家上。作為其中一個近代歷史上最偉大的理論家,我們僅在今天簡單介紹一下這位西方政治學、文化研究、和西方馬克思主義的鼻祖理論家。           本文原在美國學者保羅·勒·布朗(Paul Le Blanc)在《回望革命家》系列之中的其中一篇文章,其中簡單回顧了葛蘭西的生平,以及其思想。  《回望革命家》系列之 安東尼奧·葛蘭西(Antonio Gramsci) 文:Paul Le Blanc   法西斯獨裁者貝尼托·墨索里尼曾經這樣評價義大利共產黨人安東尼奧·葛蘭西:「毋庸置疑,這個經濟學和哲學的教授有一個犀利的大腦,儘管他是一個來自薩丁島的駝子。」在法庭上,葛蘭西被他的公訴人指控6項不同的叛國罪,並被處以20年徒刑,「我們必須讓這個大腦停止運行二十年。」   然而葛蘭西再一次打了當局的臉,他不是20年,而是11年後就去世了,並且在羈押期間進行了大量的思考,他的思想仍然在散發光芒,並深深影響了眾多學者和活動家直至今天。 成長   墨索里尼對他的評價點明了他的出身和身體上的磨難。他來自一個遠離義大利海岸的貧窮小島——薩丁島,他不僅駝背,站起來也不足5英尺高,走路總是一瘸一拐。儘管他有很多外在缺陷,但是據當時的一位旁觀者所述,「他以對學習鋼鐵般的意願克服了他肉體上的不幸,並付出了超人的努力。」   1911年,作為一名熱愛閱讀的優異學生,葛蘭西獲得了獎學金並進入都靈大學學習。他自青少年時代就一直閱讀馬克思主義的小冊子還有義大利社會黨的報紙《前進報》(Avanti)。他的一個兄長是義大利社會黨內的激進分子,但是這位年輕人卻有著自己的政治主張。   作為黨內的積極分子,他反對第一次世界大戰,並轉向黨內的革命左翼。在1919年,在葛蘭西的協助下,創辦了《新秩序》(L’Ordine Nuovo)週刊,試圖把俄國十月革命的經驗應用到義大利。這份報紙為參與罷工的激進工人發聲,這些激進工人積極參與總罷工和佔領工廠運動,並在1920年幾近推翻義大利的資本主義制度並引起工...

【火紅年代文選】七十年代香港學生運動的簡單檢討

  一九八七年 麥宗民 (取自中大學生報) 引言 本文所講的題目是,「七十年代香港學生運動的簡單檢討」,內容除了對這幾年的學運歷史作簡單回顧外,尙會談幾個問題的個人看法,這些看法對大家來說可能並不新鮮,不過希望作爲大家的一個參考。 三個時期 學運從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發展到今天,有超過了十年的歷史,相信到了今天,也再沒有多少人會否定學運的正面意義;但是具體地總結近十年學生運動的經驗,爲數也不多。根據我的意見,可以將學運發展分爲三個時期:七零 至七四年是第一期,七四至七七年是第二期,七七年至現在是第三期,每個時期的發展都有它的不同特點。 第一期:七零—七四年 事實上,在一九七零 年之前,還有幾年的思想醞釀時期,惟不希望在這裏加以分析了。香港學運的第一個時期,是承接着上述醞釀時期而發展起來的,主要項目有中運丶釣運、反貪污運動、第一丶二屆中國週、反通貨膨脹等這個時期的特點是運動的迅速飛躍上升。一一無論在思想上或組織上都是,而且行動的形式上比較激進。在七十年代初期,學生界根本沒有甚麼組織可言,學生會的事務亦沒有甚麼人關心。但到了七四年的時候,學生界已經凝聚了一群思想上比較成熟,同時在組織方面經驗相當豐富的同學,雖然這群同學爲數較少,但他們能夠在數年當中比較穩定地掌握學生會的行政權力,從而帶導學運的發展。比起四年前(七零年)來說,我們不能否認這是相當大的進步,而且這些力量正是通過四年來幾個大規模的運動而凝聚起來的。在思想方面,也從對政治問題很模糊的認識,發展到對國家丶民族、政府、主義等抽象概念的辯論丶研究和分析。另一方面,七十年代初期的幾個運動,在形式上,以當時來說,都是比較激進的,特別是釣運和反貪污運動,是運用了公開集會、示威和抗議等形式,但當時香港社會一般市民都是不習慣於這些群衆運動的形式,因此是造成了大專學生很激進的形象。 第二期:七四—七七年 第二期學生運動,是以學界內不同意見的分歧和衝突爲特點的。由於在一九七三年的反貪污運動中,學運參與者對運動和對香港前途產生不同的見解,積極同學逐漸分裂爲不同政治意識形態的派系;其後,在中國問題的意見上亦出現了很大的分歧。到了一九七四年,兩個不同派系同學分別控制一些不同的學生會或學生報紙等,思想分歧進一步發展成爲組織上的對立。例如在當年,港大有一連串事件,例如火燒學苑,學苑編輯民選事件丶四報聯刊事件、學苑改制等。到了七五年...

【火紅年代文選】香港左翼運動的回顧及展望

在全球青年運動風起雲湧的六十年代,原本馴服於精英保守勢力的香港青年受各種左翼激進思潮影響,上演了屬於他們的火紅年代。對比起他們純樸的理想主義,香港這個世界資本主義腹地的局勢更為複雜:作為殖民地,英美資本合謀進行新殖民主義剝削;作為中國的資本主義缺口,香港在維持「一國社會主義」與助中國從官僚國有制轉型至市場私有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作為東南亞經濟樞杻,香港的去殖民化運動亦與第三世界解放運動有緊密聯繫。面對縱橫交錯的政治版圖,當時的激進青年與知識份子又有何歸納與反思?對當今的左翼運動而言又有何意義?新左學社就本月講座專題《新左派在香港——火紅年代社會運動的思想、情感與組織》挑選了來自火紅年代的評論與運動前路分析,一探當時青年在反殖、反資與愛國坐標之間的革命思想。 香港左翼運動的回顧及展望 一九七七年 文:榮 取自《中大學生報》 現在我們要討論的是近年來左翼運動的回顧與前瞻。左翼運動一詞,含義頗爲模糊,爲了討論的方便,謹將「左翼運動」一詞理解爲激發社會主義思潮在香港發展的社會運動。爲能較集中地討論,故不打算將近十年來的各個社會運動一一羅列,而只選擇爲人所熟知和有較大影響的運動來說明問題。 香港現行的殖民地制度,不僅是不平等的制度,更是過時的歷史遺物。它之所以能夠存在下去,並發揮一定的功能,可算是中國的悲劇。當腐朽的國民黨被中國廣大人民唾棄時,香港本應重回中國的版圖,但因政治的重重考慮,中共決意維持香港的現況。於是香港的市民就須面對一個抉擇:到台灣?返大陸?還是留下來?.....。但是台灣蔣氏政權的腐朽是有目共睹的,大陸的專橫虐政也令人難以接受,於是乎大部分人選擇留下來。但留下來這條路,卻不是甚麼金光大道,只不過是一條紙醉金迷,只知追求個人物質滿足,扭曲人性的道路。即使是最成功的人,也不外是物質的奴隷,過着極其無聊和割離的生活。失敗者,卽使不至餓死街頭,亦須終日爲口奔馳,扭曲自己,笑面迎人,成爲別人的生財工具。 五十年代初期,由於自大陸逃來的右派份子,爲數頗多.再加上殖民地政府及國際上帝國主義的反共宣傳,造成右傾改良主義的興起;他們以自由丶民主爲口號,想革中共的命,改台灣的良,力求使中國成爲一個國富民康的現代國家。那時的中國學生週報可算是這個思潮的代表。但資本主義式的民主丶自由的改革,又那能成爲人類的曙光?!備受中國廣大人民唾 棄的國民黨,又那能寄予任何希望?!六十年代初期...

【新左學人講座】新左派在香港——火紅年代社會運動的思想、情感與組織

漫長的六十年代(Long Sixities)為世界激進思潮寫下的新的歷史:反越戰、第三世界解殖運動、五月風暴、黑人民權運動、文化大革命等,在這些青年主導的運動中誕生的,是充滿來來想象的新左派——他們以革命領袖為師,反對資本主義國家機器的官僚壓迫,以及史太林主義的霸權;他們在戰後沉寂已久的左派中引發新的論戰,為停滯不前的左翼理論帶來新的實踐藍圖,豐富了有關性別、種族、文化、現代性、新殖民主義與晚期資本主義等方面的論述。 當世界陷於革命狂熱之中,英國的遠東殖民地香港仍被籠罩於經濟起飛的神話中,與世無爭——《衝擊「香港七零年代」神話:火紅年代社會運動的思想、情感與組織》一著作試圖要扭轉的便是此一種敘事,重新發掘世界激進浪潮中的香港新左派,他們富創造力與反叛精神的社會想象,以及身處帝國夾縫之中,他們與不同勢力的角力。從中文運動到反加價、反貪污運動,高舉不同旗幟的青年在政治叢林中遊走——社會派、國粹派、毛派、托派、無政府主義者,他們對「香港、中國、世界往何處去」到底有何理想與主張,承襲了何種思想資源?火紅年代的青春又為他們留下何種創傷與遺憾?現今的香港新左,與火紅年代之間的斷裂又是否不可踰越?新左學社邀請了國立中央大學亞際文化研究碩士 LaLa 重構火紅年代場景,一探這段充滿可能性,屬於香港與世界的左翼歷史。 |活動詳情: 講座日期及時間:2022 年 4 月 23 日 (六)7 pm - 9 pm 講者:Lala (國立中央大學亞際文化研究碩士) 場地:Zoom 名額:30 位 報名方法: 點擊這裡填寫 Google Form 著作PDF版: 論文PDF下載鏈接 *本次講座已完滿結束,有關講座內容可參考 講座整理 ︳推薦閱讀 《衝擊「香港七零年代」神話:火紅年代社會運動的思想、情感與組織》 《思想香港》 《法國1968革命》 《Radicalism at the Margin: The New Emergence of the Chinese Trotskyist Movement in Hong Kong, 1969-1981》 《1968:撞擊世界之年》  

【愚人節專題文章】每天都是愚人節:我們生活在意識形態之中

 愚人節專題文章 ——每天都是愚人節:我們生活在意識形態之中 文:檀月伊瓦魯 據聞愚人節是從 19 世紀開始在西方興起流行的,在這一天人們習慣以各種方式互相欺騙、捉弄及取笑,而往往玩笑永不揭穿。這種永不揭穿「玩笑」的做法倒是有趣,在當前的社會之中,任何事物都似乎運作的「合乎常理」方式運行,當我們以為「再正常不過」的時候,稍微深思一下,卻很容易感受到世間的荒謬絕倫:社會以為香港土地問題不足,必須要發展 1,700 公頃的明日大嶼計劃時,香港卻有著 1400 多公頃棕地(即被破壞的、不再適合耕種的農地)。媒體、學校、電視等每天都在告訴我們一些我們「應當認知為常理」的東西,在虛假中摻雜著真實:人生活在社會之中,意識形態無處不在:每天都是愚人節。要了解這一點我們必須要了解意識形態是什麼。 意識形態與虛假意識 「意識[das Bewuβtsein]在任何時候都只能是被意識到了的存在[das bewuβte Sein],而人們的存在就是他們的現實生活過程。如果在全部意識形態中,人們和他們的關係就像在照相機中一樣是倒立呈像的(a camera obscura),那麼這種現象也是從人們生活的歷史過程中產生的,正如物體在視網膜上的倒影是直接從人們生活的生理過程中產生的一樣。」 《德意志意識形態》 意識形態 (ideology) 曾被恩格斯以「虛假意識」來描述,且認為這是特定階級將自己的觀念 (idea) 普遍化,並藉此維護自身統治正當性的一套學說 (-logy;logos)。意識型態之所以「虛假」,在於這種種觀念不符合現實生活,不具備物質基礎(Material based),我們要針對意識形態進行批判,也是因為其會對現實世界產生影響,導致現實與意識形態進一步割裂(即影響物質基礎)。他論述之下的意識形態包含以下四項要素:(一)對黑格爾的批判 (Materialist critique of Hegelian idealism)。馬克思對黑格爾的觀念論 (Idealism) 進行了猛烈的批評,他指出:觀念 (Idea) 本質上不能獨立於實踐(practical activity)而存在;觀念的產生事實上是在客觀物質情況的映射,而非黑格爾說提出的觀念先行。(二)具顛倒性質。「人們和他們的關係就像在照相機中一樣是倒立呈像的 (a camera obscura) 」也就是說,意識形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