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回望革命家》(Revolutionaries Reviewed)革命之鷹—— 羅莎·盧森堡

《回望革命家》羅莎 . 盧森堡

今天是德國革命家是羅莎·盧森堡(Rosa Luxemburg)誕生 151 週年,作為其中一個最為重要的近代革命家、政治理論家,我們決定在這一特別的日子重新介紹一次這位革命之鷹。本文原在美國學者《回望革命家》(Revolutionaries Reviewed)系列的其中一篇文章,其中簡單回顧了羅莎·盧森堡的生平和政治。


文:保羅·勒·布朗(Paul Le Blanc)
譯:Madaohiki
重校:檀月

  羅莎·盧森堡1871年出生于波蘭,成為一名鼓舞人心的活動家。最終,她作為德國社會民主黨的主要革命家,以及斯巴達克斯同盟(The Spartacus League)的創始人,在德國結束了自己的革命生涯。雖然當她在1918年德國革命中被謀殺時只有47歲,她對現代政治思想的貢獻是巨大的。 

  儘管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堅決反對使羅莎·盧森堡身陷監獄那「與世隔絕」的嚴酷環境中,但是她義無反顧地、一如既往地進行分析,並組織力量去反抗資本主義體制的壓迫與暴力。

  自青年時期起,盧森堡就一直致力於建設工人階級占主導的群眾運動,在眼前的鬥爭中爭取進步成果(改良),同時用社會主義全面的政治與經濟民主(革命)去取代資本主義的專制與剝削。正如盧森堡在她的一本小冊子《社改良與社會革命》(Reform or Revolution)中所指出的,「革命與改良」,對於一個成功的社會主義運動來講,「爭取改良的鬥爭是其手段,而社會革命則是其目的。」

不是革命就是野蠻 


  然而,龐大的德國社會民主黨(盧森堡是其中一位最受歡迎的、如火一般熾熱的發言人)已經被一批「溫和的」的官僚所控制,他們與德國的上層階級和平共處,安於改良而拒絕革命。這群官僚試圖排擠盧森堡及其它主張革命的社會主義者,與此同時欣然支持國內統治者的帝國主義外交政策。 

  1914年「一戰」爆發時,改良主義的官僚們選擇支持戰爭,而盧森堡與她最親密的同志們則反對這場大屠殺。他們組織了名為「斯巴達克同盟」的反對派(以當年領導奴隸起義反抗至高無上的羅馬的斯巴達克斯命名),盧森堡對此解釋道: 

  「為了擺脫這場血腥的混亂與深淵,除了社會主義以外,我們別無其他救命稻草、助力與出路可言。只有普羅階級的世界革命可以重建秩序並結束混亂,只有普羅階級的世界革命可以為所有人帶來工作與溫飽,只有世界革命可以終結這場各民族之間的相互屠殺;只有世界革命可以讓受盡苦難的人類社會恢復和平、自由與真正的文明……此時此刻,社會革命是人類的唯一救贖……不是社會主義,就是野蠻!」 

革命與人類心理學 


  盧森堡的一位朋友告誡過她,說那些溫和的社會主義領袖要比她更貼近現實,因為德國的普羅大眾不僅力量弱,而且怯懦,不會追隨她所主張的革命道路。

  盧森堡反對「調整我們的策略來適應工人們的弱點」,在監獄時,她回應道:「沒有什麼比人的心理更加反復無常。群眾的心態就像是那永恆的海洋,有著各種潛在的可能性:既可能出現死一般的寧靜,也有可能爆發咆哮的風暴;既可能有最卑微的懦弱,也可能會迸發最豪邁的英雄主義。」她補充道:「群眾固然要適應特定時代的形勢,但是群眾總是處於發生出乎常人意料之變化的臨界點。」

  盧森堡繼續以航海做類比:「一位糟糕的船長只能根據海面的短瞬現象來規劃出航行路線,但卻不知道如何觀察天空或海底的跡象來預測風暴的來臨。」

  她嘲笑那些「對群眾感到失望」的人們,她堅持認為嚴肅的政治組織者不應該使他們的策略「盲從於群眾一時的情緒,而是應該以鐵一樣的發展規律為依據。」這種組織者即便心生「失望」,也會堅持其策略,並且耐心地等待歷史的發展醞釀出成功的果實。

資本積累的動力學


  在盧森堡的《資本積累論》(The Accumulation of Capital)當中,她對「發展的規律」進行了分析。

  她認為資本主義是一個由「積累」的動力所驅使的擴張性體系。貨幣形式的資本被投入到原材料、工具與勞動力等商品當中——通過壓榨工人的勞動力——並轉化以新的商品(成品)為形式的資本,以比投入額更大的價格售出這些商品來實現價值的增殖。資本家從增殖的資本當中獲取自己的利潤,而為了實現更大的資本積累,資本家會投入更多的資本。

  與此密不可分的是,越來越多工人的生活水準在下降——勞動過程不斷惡化,為了增加利潤而導致的工人階級生活水準被犧牲,週期性經濟危機的介入。工人在改良鬥爭中的成果會被資本主義經濟的正常運作所侵蝕。這種貪婪的資本主義積累過程亦具有往全球擴張的內在動力。

  雖然如今大家都在用「全球化」這個詞,但是在盧森堡所處的時代裡,它的同義詞是「帝國主義」。她解釋道:

  「不同類型的生產資料及其對應的勞動力形式,及其對資本主義剩餘產品的需求,對資本主義來說是不可或缺的。為了攫取這些生產資料和勞動力,並讓這些勞動力成為自己商品的購買者,資本主義有目的地努力消滅它們的社會獨立性。」

  盧森堡對資本主義給世界文明帶來的破壞性影響的強調力度,遠超同時代所有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她說道:「對資本積累的貪婪的、毫不滿足的欲望,其本質是利用每一起新發生的政治經濟事件(為自己牟利),而不考慮未來,從而不能欣賞過去文明所遺留下來的經濟基礎的成就。」

  為了實現這樣的征服,主要資本主義勢力彼此之間進行了激烈的競爭,從而導致軍國主義和狹隘民族主義的氾濫,競爭圍繞著誰將控制世界經濟的增長部門並從中獲利而不斷升級,最終邁向毀滅性的世界大戰。

先鋒隊和群眾行動


  當歐洲被1905-1906年的早期危機所撼動時,盧森堡所投身的群眾性鬥爭揭示了社會主義工人運動應當把握的動力學(dynamics)——在《群眾罷工、黨和工會》( The Mass Strike, Trade Unions, and Political Party)一文中,她予以了闡明。
 
  她將社會主義工人運動視為「無產階級中最開明的、最具階級意識的先鋒隊」。與此同時,她感到工人運動正在受到日益嚴重的「官僚主義及其狹隘的觀點(在工會領導人當中尤為嚴重,這是由於『工會領導人職業活動的專業化』,以及『與和平年代斷斷續續的經濟鬥爭——這種非革命的鬥爭方式也在影響党的領導人,他們把主要精力用於在選舉活動中獲得更多選票——密切相關的狹隘視野』)」的妨礙。

  資本主義在1905年的不穩定發展引起了一次「劇烈的、突然的牽動」,加劇了工人與其它社會階層那「根深蒂固的、潛伏已久的不滿」,從而爆發了大規模的自發運動。盧森堡雖然稱其為「群眾性罷工」,但是她指出這些罷工遠遠超越了經濟議題,有時會讓民眾參與到大規模示威和街壘戰當中,工人們試圖借此來「獲得新的政治權利,保衛已經獲得的政治權利」。

  盧森堡寫道:「在如風暴般迅猛的、如火焰般熾熱的群眾性罷工與街壘戰發生時,必須攪動起社會的底層,最終將之演變為全面的經濟鬥爭。」社會主義組織既然要發揮領導作用,就必須參與到這些起義當中,隨時準備好支持民眾,並與他們保持互動,這些都屬於超越資本主義的鬥爭。

革命與多數人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盧森堡和她那些堅持革命思想的同志發現自己所處的社會主義工人運動的官僚化已經成為了障礙,體現在挫敗工人階級成員的激進動力、束縛盧森堡等人去指明革命社會主義的前景、把階級鬥爭的浪潮誤導至非革命的路徑等方面。她注意到:

  「在根深蒂固的議會白癡病(parliamentary cretinism)的作用之下,這些德國社會民主黨人試圖把在議會托兒所汲取的『智慧』應用於革命當中:要做成任何事情,都必須先獲得多數支持。同樣地,他們說:『(革命要成功)首先要讓我們成為『多數』。」然而,現實的革命辯證法卻把這種『智慧』顛倒了過來:「不是通過獲得多數人支持來執行革命策略,而是通過執行革命策略來獲得多數人支持——這才是革命的道路。只有知道如何領導(也就是知道如何把事情往前推進)的政黨,才能夠在疾風驟雨般的時期贏得支持。」

  盧森堡對社會主義的遠見是與她所宣導的革命方法緊密相連。「全體民眾必須參與其中」,她堅持認為:「在幾個世紀以來的階級統治當中,民眾的精神墮落了;因此在現實中,社會主義需要群眾的精神發生徹底的轉變」。政治和經濟民主這兩方面必須合而為一:「公共生活這所學校是復興的唯一途徑,即廣泛的、不受束縛的民主與公共輿論。」

  盧森堡殉難於1919年席捲歐洲的革命浪潮。兇手們後來加入了希特勒的納粹運動。而她本人雖逝猶生,因為她的生平經歷與思想仍鼓舞著新一代的革命者。

2020年4月21日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中大新左學社簡介 Introducing New Left Society, CUHK

實踐的學問:布迪厄與葛蘭西的的對比

毀家之義:家庭廢除主義的世界史

中國民族資本集團發展簡史

問世間情是何物——解放愛情的倫理

火紅年代的前世追溯:屬於世界的香港史

政治經濟學的角度:從長波理論看香港(中) ——戰後至七十年代末的香港經濟

從猶太人問題到加沙戰爭: 論勞工錫安主義和巴勒斯坦解放

新左學人紀錄:20世紀初的東西星叢之中——瞿秋白與本雅明「東亞生命主義」與「革命彌賽亞主義」

「屈辱」與「榮光」之間:七一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