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我們能預判得到戰爭的爆發嗎? ——俄羅斯反戰左翼人士伊利亞‧布德拉伊茨基斯談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我們能預判得到戰爭的爆發嗎?

——俄羅斯反戰左翼人士伊利亞‧布德拉伊茨基斯談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譯:日土兀 

重校: 戈理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英國獨立左翼出版社 Verso 的網上博客與俄羅斯反戰左翼人士伊利亞·布德拉伊茨基斯(Ilya Budraitskis)就這次攻擊的政治背景、普京的長短期軍事和政治目標,以及俄國民間至今的反應進行了訪談。很多左翼對軍事行動的規模感到驚訝,原因是什麼,我們又能如何展現團結?


問:至今戰爭的情況如何?所造成的破壞程度多大?


答:由於雙方的報告高度矛盾,很難作判斷。可以確定的是有數十名烏克蘭平民,以及多名俄烏軍人喪生。俄軍從多個方向,包括從白俄羅斯領土推進,目標是要奪取烏克蘭兩大城市基輔和哈爾科夫。據報導,在俄國邊境城市別爾哥羅德也發生了爆炸。俄方明顯預期迅速達成其軍事目標,迫使烏方領導層徹底投降,未來數日會是關鍵時刻。同時,儘管西方拒絕對烏國提供軍事支援,烏軍也顯示出了其戰鬥力,普京口中的「特別軍事行動」很可能會升級為全面的長期戰爭。有消息指俄方已經徵召 18 至 20 歲的軍人作戰。雖然軍方高層試圖向包括士兵的家人在內的人封鎖消息,但隨著戰事持續,這事將無法再被掩飾。


問:很多西方主流媒體一直強調入侵迫在眉睫,但很多左翼人士對此高度懷疑。你對攻擊的規模之大有沒有感到意外?


答:與很多俄羅斯評論人一樣,直到最後一刻我還不相信全面進攻烏克蘭的可能。儘管如此,俄國具攻擊性的對外政策取向,以及俄軍在頓巴斯地區的多方面參與,在我看來是顯而易見的。可是,那些西方左翼分子直到最後一刻還讓俄國看上去是受害一方,不停地稱烏國政權為「納粹」,如今要對戰爭負上他們的責任。如果他們想對自己和其支持者誠實,他們應該公開承認自己的錯誤。


問:普京的短、長期軍事和政治上的目標是什麼?他對烏克蘭有什麼意圖?在俄國內政方面看,他想透過這次入侵達到什麼目的?


答:普京在 2 月 24 日的全國講話中清楚表明其目標:消滅烏克蘭的軍事基礎設施,迫使烏克蘭投降,並以一個親俄政府取代現政府。他同時解釋,這次「特別軍事行動」是迫不得已,俄方是自衛還擊,目標是要結束在頓巴斯的「種族滅絕」。對普京而言,烏克蘭本身是一個人造的國家,歷史上屬於俄羅斯。這種詮釋明顯與過去的政治宣傳相違背,是對入侵的可能性作出的嘲諷。


問:從引發入侵的歷史背景看,自去年初以來,普京進一步鞏固權力和鎮壓有組織的反對聲音的策略有何意義?


答:去年的政府鎮壓肯定消滅了國內可能成為反戰運動核心的、有組織的反對聲音。再者鎮壓的目的是要在社會中製造恐懼氣氛,壓抑人們對政治的興趣。儘管如此,即使現在我們都能看見俄羅斯社會對這場剛開始的戰事的態度高度分化,沒有人為其「搖旗呐喊」。



問: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兩個分離「共和國」在更廣泛衝突中的意義在哪裡?


答:俄國承認兩個「共和國」的「獨立」是作為展開「軍事行動」的關鍵藉口。為此目的,刻意在當地人中製造恐怖氣氛,包括事先張揚撤離民眾。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這次行動並未有明確標示領土範圍,這為深入向烏克蘭推進提供了直接的路線。


問:衝突對地區內外政治經濟會有什麼影響?如果衝突持續會有什麼後果?


答:俄方領導層合理化對烏方開戰的決定,以為進一步修改在蘇聯解體後訂立的邊界:因為對普京而言,它們都是刻意創造出來的。其他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領袖對此再清楚不過了,沒有一個支持俄方的做法。即使是為俄借道的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都公開與這次戰爭劃清界線,試圖把自己塑造成中立一方。普京的算計是:俄國擁有核武,保證他在對自視為俄羅斯「歷史上」的領土有所圖謀時,可以抵禦西方對其軍事干預。所以很難說他什麼時候會感到滿足。如果他實現對烏國的政治和軍事控制的計劃,俄國將可能進一步向前蘇聯其他地區擴張。


問:我們如今看見俄羅斯國內有大規模(反戰)示威,多人被捕。在你看來,俄國人民如何看待對烏克蘭的入侵?


答:與 2014 年(「併吞」克裡米亞和兩個「共和國」成立)時不同,俄羅斯人已失去了愛國熱情。部分人明顯徹底反對對烏國開戰,大部分人相信戰事很快會結束,俄羅斯會恢復和平。很少人真的持有復仇主義的態度,支持開戰並願意為俄國地緣政治的勝利作任何犧牲。另一方面,在普京統治的這麼多年來,大部分俄羅斯人採取的態度是:他們無力影響任何事,一切決定都無從參與。在這種去政治化和社會氣氛低迷的背景下,人們可能在一段時間內能與戰爭之惡保持距離。可是,若戰爭持續,大多數人受到其經濟和社會後果影響,他們的情緒可能會出現戲劇性的變化。還要記住,俄羅斯人對烏克蘭人的印象,認為他們是在文化和歷史上最親近的民族,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俄羅斯人都有烏克蘭血統,或者有親人在烏克蘭居住。這一切極大地動搖了自下持續支持戰事的民眾基礎。


問:在俄羅斯以外的左翼抗議應達到什麼效果?如何向本國政府施壓,該作出什麼要求?


答:首先,我們應要求停止在烏克蘭的戰事,普京和澤連斯基應直接開始談判。必須要求俄國在頓巴斯撤軍,並交由聯合國控制。必須說明清楚誰是開戰一方,不要尋找任何藉口。這不代表支持涉事政府,更不是代表支持北約。普京明顯做了很多事,讓北約得以為其存在及其在歐洲的擴張找到籍口。同時,要明白針對俄羅斯人民的制裁,將加深俄國政府與社會在國際上被孤立的情況,並會帶來反效果,強化了當地政權的統治。


伊利亞·布德拉伊茨基斯(Ilya Budraitskis)是《持不同政見者中的異見者:後蘇聯俄羅斯的意識形態、政治和左翼》( Dissidents among Dissidents: Ideology, Politics and the Left in Post-Soviet Russia)的作者。他為e-flux journal、openDemocracy、LeftEast、Colta.ru及其他媒體定期撰寫政治、藝術、電影和哲學題材的文章,並在莫斯科社會科學及經濟學學院及莫斯科當代藝術學院任教。他的論文集《持不同政見者中的異見者》的俄文版2017年獲得了享有聲譽的安德列·別雷獎(Andrei Bely prize)。


原文連結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中大新左學社簡介 Introducing New Left Society, CUHK

文化與高級文化:摧毀還是創造?Culture and high culture: destruction or creation?

問世間情是何物——解放愛情的倫理

元始,女性是太陽——讀《女性、反抗與革命》In the Beginning, Woman Was the Sun— Reading Sheila Rowbotham’s Women, Resistance, and Revolution

「屈辱」與「榮光」之間:七一前言

The Roar and Hope of Tears in the Indian Ocean——Interview with Sri Lankan Activist Aruni Samarakoon

性別理論(Gender theories)作為一種意識形態 Gender Theories as an Ideology

女權主義先驅亞歷山卓·柯倫泰 (Alexandra Kollantai)

論再生產勞動的政治經濟 O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reproductive labour